<noframes id="xnrdp"><address id="xnrdp"><listing id="xnrdp"></listing></address><address id="xnrdp"><listing id="xnrdp"></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xnrdp">

      <noframes id="xnrdp">

        二十條古代歷史上的經典典故

        2021-01-21 14:40 | 云南生活網

        1.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驁不馴”便出于此人。湯,又名“成湯”取得黎民百姓的擁戴,后打敗夏桀,滅掉夏建立了商。“網開一面”最初反映的就是湯的仁慈。

        2“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叔牙的友情,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3.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后,尊范蠡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后,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后攜西施隱退到陶邑經商,身家巨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二十條歷史典故,讀懂中國古代史常識

        4.將相和: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應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頗聽說后,便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

        5.荊軻刺秦王:秦王嬴政執政后,滅韓、趙,并攻占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xiàn)”,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6.霸王別姬: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占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擒獲了劉太公和呂雉,劉邦求和,范增未允,劉邦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誘救回老小,后采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下,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損。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7.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丑化,不得寵幸。后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艷,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昭君出塞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征。

        8.官渡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沖突,公元200年,袁紹派軍10萬,先是大將顏良、文丑被暫時降于曹操的關羽所殺,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獻計不被采用,許攸棄袁投曹,并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便將袁紹擊敗。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此后,曹操逐漸統一北方。

        9.蜀漢建興5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后主劉禪,后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終因心力交瘁,病逝,年僅54歲。雖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

        10.淝水之戰:十六國時期,前秦苻堅討伐東晉,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后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僥幸逃脫者丟盔棄甲,連聽到“風聲鶴唳”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11.決戰玄武門: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李建成、次子秦王李世民、四子齊王李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12.安史之亂:唐玄宗執政后期,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為帝,號大燕皇帝,之后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后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13.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后,五代十國中留下來的有北方的北漢、南方有南唐、吳越、后蜀、南漢、南平等國。宋太祖用了13年的時間,把南方五國滅掉,又出兵北漢未果,不久病逝,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公元979年,親帥軍隊攻至北漢都城太原,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其手下名將楊業(楊繼業)也隨往歸宋,北漢亡,五代十國割據時代結束。

        14.公元1271年,蒙古國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為元世祖,次年遷都大興府(今北京市)。隨后,大舉南下攻宋。公元1279年,元朝統一了中國,南宋宣告滅亡??乖⑿畚奶煜楸环?,誓死不降,終被處死,卒年47歲。“自古英雄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愛國精神的真實寫照。

        15.空前絕后“誅十族”:朱棣入京即帝位后,立即誅殺建文帝的臣子、宮人、內官無數,并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方孝孺誓死不從,被朱棣誅殺 “十族”共873人。朱棣誅殺建文帝的家眷及臣子共一萬多人,慘絕人寰。清初史家谷應泰嘆曰:“嗟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而人命至重,遂可滅絕至此乎!”

        16.收復臺灣: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入臺灣,開始對臺灣的殖民統治。1662年2月,鄭成功率軍趕走荷蘭殖民者,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其后,鄭成功的子孫統治了臺灣20多年,直至1683年,清軍進駐臺灣,鄭成功作為民族英雄,永留史冊。

        17.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同時,南明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等抗清政權先后建立。5月,擁立福王朱由崧為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權。1645年,清兵揮軍南下,至揚州遭到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頑強抵抗,因寡不敵眾,揚州陷落,史可法英勇就義,清兵在揚州城瘋狂屠殺十日,數十萬人喪生,此為歷史上有名的“揚州十日”大屠殺。5月,清兵攻陷南京,弘光政權覆滅,福王被俘,次年被殺。南京失陷后,又有魯王、唐王建立政權抗清,于1646年先后被滅。公元1664年,清兵入關20年,終于平定了大陸。

        18.公元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嚴厲禁煙,責令英商繳煙,共繳獲200多萬斤,在虎門燒毀。次年英國以此為由發動中英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

        19.公元1861年,清政府命曾國藩統轄江蘇等四省軍務,洋務運動(1861-1894)開始,主要內容是創辦軍事工業、實業,編練陸海軍,設西式學堂。

        20.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領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難,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次日攻占武昌城,武昌起義勝利。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成立,宣布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國號“中華民國”。

        熱門文章
        圖文推薦
        最新推薦
        ?
        編輯郵箱:ynqb6668@gmail.com | xml地圖 | 移動端
        鄭重聲明:云南生活網(www.dietzelremodeling.com)網站資源摘自互聯網,如有侵權,麻煩通知刪除,謝謝!
        老师在被教室羞耻调教

            <noframes id="xnrdp"><address id="xnrdp"><listing id="xnrdp"></listing></address><address id="xnrdp"><listing id="xnrdp"></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xnrdp">

            <noframes id="xnr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