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區教育廳公布第一批全區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名單,港北區奇石鄉寄宿制民族小學榜上有名。這是港北區積極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增強教育底氣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港北區深入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教育代化建設,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從“學有所教”邁向“學有優教”,讓教育惠民更殷實,先后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等稱號。
擴容增量 夯實教育基礎
近日,港北區荷城小學、建設小學開展“爭做新時代好隊員 唱支紅歌給黨聽”主題教育活動,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在校園里唱響,讓師生在紅歌傳唱中學黨史、知黨史、聽黨話、跟黨走。
荷城小學、建設小學是港北區改建擴建學校之一。走進校園,漂亮大氣、錯落有致、書聲瑯瑯,極富現代校園氣息。為了滿足適齡兒童就近入學需求,港北區大力實施教育項目建設,合理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學校新增教學樓或宿舍樓,充實教育資源,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為全面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夯實基礎。僅2020年,港北區就有港北二中、木蘭河小學等5所學校投入使用。
在推進義務教育方面,近五年來,該區在中央及自治區支持下,共投入16.6859億元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等學校建設,實施建設項目547個,新建城區學校8所、改擴農村寄宿制小學3所,新增學位2.5萬個以上,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在推進學前教育方面,該區進一步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形成了公辦、民辦幼兒園共同發展的良好環境。2016-2019年該區新建公辦(獨立法人)幼兒園14所、注冊民辦幼兒園106所。
港北區通過實施“全面改薄”計劃,投入設備購置資金9464萬元,購置圖書1240876冊,購置儀器設備125427臺(件、間),進一步完善了中小學學科裝備配置。加強學校實驗室標準化建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目前,該區所有村完全小學和中心小學有科學實驗室、計算機教室,班班有多媒體。
因校制宜 打造一校一品
奇石鄉寄宿制民族小學是一所偏遠民族地區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三殘”少年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等人數較多。為此,該校以“和美教育”為辦學理念,成立“留守兒童之家”和“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建設民族文化長廊、民俗陳列室、“和美書苑”民族書吧、民族書法室、“壯芝源”草藥園等,做好“特殊學生”的關愛工作,對“三殘”兒童少年采取跟班就讀或送教上門等方式開展教育活動,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切實做好資助工作,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書香壯韻”特色校園。
港北區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課程改革,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心, 積極培育特色校園文化,不斷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舒適的教育教學環境,創建了一批老百姓認可的優質學校。
目前,港北區各學校辦學內涵更加彰顯,形成了不同的辦學風格和學校特色,初步培育了足球特色文化、科技教育文化、國學經典文化等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特色學校正多點開花。已創建科技教育示范學校3所、藝術特色學校4所、體育特色學校13所,“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覆蓋率達80%。
城鄉攜手 共享優質教育
日前,港北區召開初中聯盟工作推進會,以“城鄉教育聯盟”工作為主題,圍繞推廣課題研究成果和各學校中考備考、課堂教學等展開討論交流,互動互學,深度融合,促進教育教學發展。
港北區作為自治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示范區,聚焦“城鄉教育聯盟”開展實踐,共組建了7個 “城鄉教育聯盟”,初中城鄉教育聯盟由龍頭學校港北一中、二中、四中為牽頭學校,帶若干所鄉鎮初中學校。小學城鄉教育聯盟由荷城、貴城、港城、大圩學區為盟主學區,以“一帶一”“一帶二”方式帶動其他鄉鎮學區學校,深化區域教研、聯片教研,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影響、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不斷縮小校際差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該區各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對口幫扶薄弱幼兒園,發揮優質園輻射、示范和引領作用,幫助指導薄弱幼兒園提高辦園水平和質量。2020年,該區創建自治區級示范幼兒園2所,比2015年增加1所,新增市級示范幼兒園3所,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118.4%,比2015年提高44.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