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xnrdp"><address id="xnrdp"><listing id="xnrdp"></listing></address><address id="xnrdp"><listing id="xnrdp"></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xnrdp">

      <noframes id="xnrdp">

        扶貧日記:當“雞司令”的這些日子

        2020-02-22 19:15 | 云南生活網
        2020年1月6日-9日,首批雞共5000羽出欄;

        2020年1月10日,省科技廳印發開展消費扶貧助力七溪村脫貧攻堅的通知,鼓勵干部職工購買烏骨雞;

        2020年1月20日前,全村5000只雞完成出欄回購;

        2020年1月23日至今,按照省市縣要求,全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抓好雞場消毒清潔工作;

        2020年2月19日,又有3200余只雞完成出欄回購。

        ……

        扶貧工作的日日夜夜,我們一起付出滴滴汗水,收獲點點希望。

        我去會同縣青朗侗族苗族鄉七溪村開展扶貧工作前夕,領導跟我談話,七溪村地理位置偏僻,在武陵山腹地,村里經濟基礎很薄弱,作為隊長,你要想方設法,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培育發展扶貧產業,確保老百姓增收致富。

        4月18日,帶著這份囑托,我和另外兩名隊友穿過彎彎曲曲的山路,正式進駐七溪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一進村,我就馬上走村入戶,深入村民家里、田間地頭、山林坡地了解村情和產業發展情況。大部分村民,包括村干部在內對在村里發展產業信心嚴重不足。村支書也悲觀地說,我們這里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距離城區遠,又沒有什么耕地,人均不到5分地,而且還是高高低低,一小塊的,沒有成片的耕地,生產成本高,村里大部分青壯年都是外出打工,根本沒有人干活,更別說能人了。再加上之前搞產業收效甚微。村干部都偏向于搞點基礎設施,見效快,效果看得見。

        扶貧日記:當“雞司令”的這些日子

        表決通過養雞精準扶貧產業實施方案

        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組織村支兩委、工作隊一起開會,交換思想,我說,發展產業是增加村民收入的長久出路。只有產業是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沒有產業,脫貧致富就是一句空話。產業是很難搞,正因為難,所以就更值得搞。只要我們有信心,結合村里實際,發揮本村優勢,肯定是能找到出路的。經過多次交流,大家都統一了發展產業的思想。

        產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開頭難。開始確實不知道從何入手。為此,我充分發揮后盾單位的優勢,密集邀請專家來村調研指導,陸陸續續達20余批次。最終,在省畜牧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省食用菌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確定在鞏固提升村里300畝茶葉基地和50畝中藥材基地的基礎上,2019年重點發展養雞產業和食用菌種植產業。

        扶貧日記:當“雞司令”的這些日子

        專家現場指導

        2019年7月17日,省畜牧研究所專家樊志堅來村,那天,開始太陽烈,天氣很熱,我們一起翻山越嶺看養雞產業基礎條件,走了很多地方,突然天空烏云密布,但為了掌握最準確的情況,我們都沒有下山,那天我們被大雨淋得濕透了。樊教授開玩笑地說,我們都成了落湯雞。但經過調研,樊教授告訴我,村里適合搞養雞產業,村里的叢林竹林面積廣、泉水充足,而且林中林邊閑置未開發地比較多,可用來建設雞棚,叢林里雜食比較多,雞可以覓食,另外還可以就地取材,用山里的竹子搭建雞棚。養雞不用很重體力,中老年人都可以。

        樊教授引薦了懷化市洪江區嵩云禽業公司(云飛鳳公司)。這是一家農業龍頭化企業,擁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雪峰烏骨雞),也是懷化市重點扶持的扶貧產品。距離我村的距離車程2個多小時,是距離我村最近的省內最有影響力的禽業公司之一。

        為做好這個產業,我迅速與村干部摸底,了解村里有養殖需求和養殖基礎的農戶。并馬上與嵩云禽業公司取得聯系,專門組織村里15戶潛在養殖戶到公司學習調研,在課堂學習養殖技術理論知識,并到養殖基地現場參觀,了解實操技能,了解市場行情。進一步增加大家的養殖信心。

        回到村里后,我認真思考村里發展養雞產業的模式,我反復琢磨如何發揮養殖戶的內生動力問題。村里發展集體經濟,例如,中藥材基地,因為是集體占比7成,大家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干事磨洋工。我認為,得嘗試發揮個體經濟,充分發揮示范戶的帶頭作用。那段日子,我經常就如何創新模式發展好養雞產業,思考到深夜,有時半夜起來把好的點子記下來。

        經過與大家反復討論,學習好的經驗,我們確定了通過分階段獎補形式發展養雞產業的思路,按照示范戶(貧困戶)+基地+公司的模式,穩步發展養雞產業。為了環保,必須建設雞棚基地,且1個基地養殖規模必須在1000羽以上。大家既可以合伙干,也可以單干。為了寫好這個方案,我是前前后后修改了10多稿。終于在村民表決大會上,獲得全票通過。該方案,分為搭建雞棚、購買雞苗、購買飼料、出欄等4個階段獎補,誰的雞養的好,存活率高,獲得的獎補資金就越多,而且先期是農戶自己墊資(大部分貧困戶進行了金融扶貧貸款),多勞多得,極大地增強了農戶自身發展動力和積極性,真正成了自己的事業。改變了有的地方直接給老百姓發放雞苗的做法(有的直接轉手就賣了或者送了別人,養雞也沒責任心)。

        方案盡管全票通過,但是真正干起來,老百姓還是打了退堂鼓。他們擔心雞瘟和不可預期的風險,盡管我們與禽業公司協調購買了重大災害險,另外每只雞苗都按要求打了疫苗。經過反復做工作,最終有8戶養殖戶決定養殖。

        扶貧日記:當“雞司令”的這些日子

        養雞場地建設現場

        我們馬上聯系,為養殖戶搭建雞棚等做好服務。買帆布、水壺、谷殼、飼料桶等,通過集體購買,降低成本。正因為準備充分,服務到位,5個養殖基地,8個雞棚在10天以內就全部搭建完成,快的2天就搭建好了(有的雞棚直接依托林中的大樹作為樁子)。

        9月27日,這一天,我記得很清楚,這是首批脫溫雞苗(已飼養35天以上)進村的日子,那天共有4000只雞苗運過來。我和村民一道守在基地,我知道第一批雞苗來的順利與否關系到大家所有人的期待與信心。當天晚上9點鐘的樣子雞苗過來后,我和村民一起,忙著搬運雞苗,一直到凌晨三點多,運雞苗的師傅說,運了很多雞苗,這批雞苗很好,活躍度高,看著雞苗順利進棚,活蹦亂跳的樣子,心里確實開心。

        國慶連續一周,放棄休息,為了搬運雞苗,我們都在緊張,忙碌中度過,看著1.5萬羽雞苗安全進棚,確實感覺松了一口氣,盡管累卻很欣慰。

        扶貧日記:當“雞司令”的這些日子

        現場技術指導

        雞苗是來了,但是如何養好這批雞,讓雞苗們健康長大,又是我們面臨的最大任務。加強技術指導是首當其沖。為了找到專家長期定點為我們服務,我們多次與后盾單位以及當地科技部門聯系匯報,在名額受限的情況下,從別的縣市硬是“搶”來了一名省三區科技人才來我村定點服務。同時,為了防止雞瘟,我們把湖南農業大學禽類防疫專家也請到了村里,同時,努力爭取,為其申報省科技扶貧人才計劃,定點服務我村。還努力邀請市縣科技特派員定期來我村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同時,我們把專家、養殖戶一起建立微信群,發現問題及時網上反饋,線上及時解答。正是有了專家的貼心及時服務,雞苗不斷健康長大。如,在雞感冒生病時,治療藥物和治療措施能夠馬上落實到位;雞苗密度大時,采取分層建棚的方式盡快降低養殖密度;遇到黃鼠狼和老鷹偷食,通過養鵝、養狗予以預防,等等。只有養殖戶遇到問題,我們就會馬上現場查看,反饋給技術專家,能夠自己解決的立馬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立馬請專家到現場解決。有一個時期,突然發現雞苗死亡只數偏多,一時找不到原因。技術專家到場后立馬現場解剖,找到治病菌種,立馬用藥,立馬見效。

        扶貧日記:當“雞司令”的這些日子

        成雞出欄

        2020年1月6日,雞苗終于長大,陸陸續續達到出欄標準,是第一批雞出欄的日子。當天,我們幫著養殖戶找政府相關部門開好檢疫票。出欄的那一天,同樣是晚上,山區天氣寒冷,我和養殖戶一樣,也是早早地守在雞棚門口,期待著成雞們能夠順利出欄,為老百姓帶來好收成。當天晚上,我們幫著養殖戶一起捉雞、裝箱、搬運、稱重、計數、上車,盡管天氣寒冷,但大家都已忙得滿頭大汗,搬完一個基地,另外兩個基地的養殖戶都搶著要求再去搬運自家的雞,我果斷做工作,因為已經晚上十一點多,優先搬運道路條件好的那一家,以免出現安全事故,道路條件差的第二天再搬運。凌晨三點多,第二個基地雞快裝好車時,突然天下大雨,盡管我被淋成落湯雞,但是看到一車雞平安出欄上車,村民迎來豐收,盡管寒冷刺骨、感冒了,但我的心里暖意融融,開心無比。也慶幸自己的決定,沒有去道路條件差的那個基地去搬運雞,消除了安全隱患,降低了養殖戶損失風險。第二天,那個基地的養殖戶特地打電話給我,幸好昨天晚上聽了你的話,避免了風險。

        連著3天,我們和養殖戶一道,共把全村達到出欄標準的5000只雞平安運出。

        2020年1月10日,雞運出去了,盡管是與合作的禽業公司簽訂了包回購協議,但為了合作各方長期高效穩定合作,推動禽業公司優先支持我村養雞產業發展,雞剛搬運完,我顧不上感冒、勞累,又馬上感到長沙,與后盾單位省科技廳相關部門銜接匯報,與機關服務中心、機關食堂小賣部和禽業公司等負責人一起落實消費扶貧工作,推廣雪峰烏骨雞品牌和銷售市場,助力七溪村養雞產業發展。1月10日當天,我們就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拿出了消費扶貧方案,經各方同意后,經廳機關黨委印發。干部職工紛紛購買物美價廉的“扶貧雞”,助推了我村扶貧產業發展。

        扶貧日記:當“雞司令”的這些日子

        養雞基地消毒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立馬組織村干部和黨員代表拿出防控措施,24小時不間斷值班和排查,做好防疫登記宣傳,對重點場所,特別是養雞基地進行不間斷消毒,確保健康安全。

        當前,我們已拿出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應急預案,在確保安全和無疫情的情況下,力爭盡早恢復正常生產活動,盡快推進各類產業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2月19日凌晨,伴隨著低沉的汽車轟鳴聲,節后又一批兩卡車3200余只山(竹)林放養的正宗烏骨雞運出了地處深山中的七溪村(該村所處的會同縣目前沒有新冠疫情),即將成為大家餐桌上的營養美食。老百姓的付出也有了回報,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真切地在基層扎下了根。

        看著村里養大的雞走入市場,豐富了大家生活,也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我覺得自己再多付出也是值得的。首批5個集中養殖基地中,有4戶為貧困戶牽頭,總規模達1.5萬羽,帶動10余戶貧困家庭和一批農戶干事創業創收,預計每戶平均增收3萬元左右。養殖戶高興地說道,有些之前比較謹慎的貧困戶家庭看到產業取得成功,正在認真向帶頭搞的養殖戶觀察學習,打算也準備搞起來。

        夜深了,我還在思考,下一步,我得把村里養雞的好經驗傳承下來,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養雞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力爭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七溪叢林雞、七溪竹林雞),讓老百姓獲得更多的收益。

        熱門文章
        圖文推薦
        最新推薦
        ?
        編輯郵箱:ynqb6668@gmail.com | xml地圖 | 移動端
        鄭重聲明:云南生活網(www.dietzelremodeling.com)網站資源摘自互聯網,如有侵權,麻煩通知刪除,謝謝!
        老师在被教室羞耻调教

            <noframes id="xnrdp"><address id="xnrdp"><listing id="xnrdp"></listing></address><address id="xnrdp"><listing id="xnrdp"></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xnrdp">

            <noframes id="xnr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