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打破了我們平靜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疫情形勢,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黨中央及時制定疫情防控方針政策,確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進,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我市全市上下緊緊圍繞黨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擴散蔓延。這場戰役,讓全民族都靜了下來,拜訪自己的內心,進入深度思維的起點,審視自己的行為習慣,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審視生命以及生命的意義,審視許許多多以往很少思考的問題。也可以說,這場戰役,讓全國人民都受到了一次異常深刻的思想教育,經受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就社會生活而言,筆者認為其最深刻的啟示可以歸納為: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畏自然!敬畏規則!敬畏生命!
首先,敬畏自然。法國作家雨果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只不過是一棵脆弱的小草,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一切。人類是自然之子,并非是自然的主宰。地球的形成時間公認的說法是46億年。人類的祖先和猩猩的祖先真正分別的時間距今約700萬年,真正演化成現代人,從農業社會開始算也僅僅10000年。而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等)來到地球已經超過34億年,遍布生態系統的每一個角落,可視作自然界用來平衡生態的手段。它們會不斷地選擇更適應自己生存和繁殖的中間宿主以擴大領地,它們才是地球真正的主人。人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就可以與自然和諧共進;人們尊重其它生物,敬畏其它生物,就可以與其它生物和諧相處,可以更長時間生活在地球上。反之,必然受到自然的報復。就病毒而言,它與生命體相互依存、亦敵亦友,在地球上存續的時間遠超人類位居食物鏈頂端的時間。一些病毒“借宿”在野生動物身上,兩者相安無事,但當人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時,就會過渡到人身上,給人帶來災難。歷史證明,瘟疫的源頭通常是人類侵犯了本來屬于野生動物的領地,導致潛伏的、對人無害的病毒陰差陽錯地發生突變,從而感染人類,演變成傳染病。華南農業大學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稱,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教授等人的研究,也為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動物宿主提供了最新的證據。有專家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個中間宿主。同時認為,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要盡量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能吃野生動物。實際上,人類的許多疾病都與某些人無情地殺戮、食用野生動物有關。從這個意義上講,敬畏自然,就是槍下留情、刀下留情、網下留情、口下留情,再也不要捕殺、食用野生動物了!
其次,敬畏規則。“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規則是社會賴以有序運行的保障。規則是什么?就是法律法規、公告政令、紀律、約成俗成的規矩與公共秩序。就個人生活而言,敬畏規則、遵循規則,才能無憂無慮,事事順心;就社會管理者而言,只有敬畏規則、遵循規則,才能趨利避害、化危為機。尤其是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之時,更應遵循規則辦事,切不可圖一己之私而損害集體利益、圖一地之利而致全局之憂、圖一時之快而成一世之憾。“新冠肺炎”襲來,政令一出,全民響應,宅家過年,既是最好的防護,更是規則意識的體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法不遵、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有規不依的現象比比皆是。即使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極其嚴峻之時,也還有人不聽勸告,置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威脅于不顧,自行其是。因此,必須強化包括法治意識、政令意識、紀律意識、規矩與公序良俗意識的教育,極大地提高全民規則文明素養。
再次,敬畏生命。經歷這場抗疫大戰,許多人都清楚地看到了生命是何等的寶貴,又是何等的脆弱。生與死相隔咫尺,真真切切體驗了“有一種幸福是活著”的深刻內涵。敬畏生命,廣義地說,就是敬畏一切生靈。就當今而言,最起碼應該敬畏人的生命,不僅是自己、家人,而是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正如一位戰士妻子在丈夫的墓碑上所寫:“對全世界來說,你是一名普通的戰士;對我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敬畏生命,從行為習慣來說,要防微杜漸,從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這場疫情教給我們最起碼的公共衛生習慣是“戴口罩、勤洗手”。同時,遠距離、不聚集、不串門、不聚餐,在許多空間時間都繼續適用。敬畏生命,還要讓生命更有意義?;赝咔樗僚爸畷r,那包括白衣戰士在內的無數 “逆行者”、堅守崗位的“一線”工作者,以及眾多心存大愛之人上演的一幕又一幕為生命添磚加瓦的暖心故事,著實令我們為之動情、為之喝彩。時至今日,還有大批白衣戰士奮斗在與死神較量、與時間賽跑的“戰場”上。勞動創造財富,奮斗鑄就精彩人生。自由自在地活著是幸福的,但活著就應該讓生命更有意義,就是要讓有限的生命發出更多更強的光和熱。
敬畏生命,行有所止。“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愿新冠肺炎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恐懼、震驚,還能帶來“行有所止”的行為自覺。